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知止堂

春风诵罢茶烟散,齿颊犹存上古香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电台少儿节目讲稿】故事中的《三字经》之五  

2012-08-02 21:39:52|  分类: 藏经阁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    一而十,十而百,百而千,千而万。

【故事】富人之子写万

从前有个富人,觉得自己不识字,总是不方便,于是下决心要让儿子认字学习。这儿子第一天学写“一”字,老师画了一横,说:“这是一,一二三的一。”富人的儿子就写了“一”。弟二天,老师教写“二”字,画了两横,说:“这是二字。”第三天,写“三”字。富人儿子心想:和我想的一样嘛,“三”就是三横嘛!于是,跑去跟父亲说:“爹,儿子已经学会了,不需要老师了。”富人听了,很高兴:“嘿,到底是我的儿子,真聪明!”于是辞掉了老师。过了几天,富人邀请一个姓万的财主赴宴。富人就叫自己的儿子写邀请函。左等右等,不见儿子写来。他忍不住去看,见他的儿子正在桌子旁画横道道呢,见他进来,埋怨道:“这个人为什么要姓万哪,我才画了二百多道啊!”

【说解】

一是数字的开始,十个十是一百,十个百是一千,十个千是一万,如此累积上去,就变得无穷无尽。学习也正像学数数一样,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,绝不能自以为是。投机取巧。不然的话,就会不学无术,像富人之子一样闹出大笑话!

三才者,天地人。三光者,日月星。

【故事】《盘古开天辟地》

相传远古时代,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,混混沌沌的,像个大鸡蛋。有个神人叫盘古,就孕育在里面。经过了一万八千年,盘古醒来了,觉得很沉闷,即用一把大斧头用力将天地劈开,于是,清而轻的阳气上升成为天,浊而重的阴气下沉成为地。天每日升高一丈,地每日加厚一丈,盘古的身躯也每天增长一丈。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,天变得极高了,地变得极厚了,盘古的身体变得极大了,开天辟地的工程终于完成了。这以后,上有天,下有地,中间是人类的“三才”就形成了。盘古是天地万物的始祖。盘古临死的时候,将自己的整个身躯化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。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清风和云朵,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鸣的雷霆,左眼变成了太阳,右眼变成了月亮,四肢五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岳名山——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,血液化成了滔滔的江河,筋脉变成了山川道路,皮肤肌肉化作了肥田沃土,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辰,皮肤上的汗毛变成了草木,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和岩石,体液和骨髓变成了珍珠美玉,流下的汗水变成了润泽万物的甘霖。

【说解】

盘古的故事,较早见于三国时候徐整作的《三五历记》:

“天地浑沌如鸡子。盘古生在其中。万八千岁。天地开辟。阳清为天。阴浊为地。盘古在其中。一日九变。神於天。圣於地。天日高一丈。地日厚一丈。盘古日长一丈。如此万八千岁。天数极高。地数极深。盘古极长。故天去地九万里。后乃有三皇。 天气蒙鸿,萌芽兹始,遂分天地,肇立乾坤,启阴感阳,分布元气,乃孕中和,是为人也。首生盘古。垂死化身。气成风云。声为雷霆。左眼为日。右眼为月。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。血液为江河。筋脉为地裏。肌肉为田土。发为星辰。皮肤为草木。齿骨为金石。精髓为珠玉。汗流为雨泽。身之诸虫。因风所感。化为黎甿。”从此以后,盘古开天辟地的记载越来越多起来,并发展为他死后头化为东岳,腹化为中岳,左臂化为南岳,右臂化为北岳,足化为西岳,眼睛化为太阳和月亮,泪水化为江河,呼气化为风,声音化为雷电,夫妻二人化为阴阳。」土卫五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盘古的名字命名的。

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虽然是个神话,但却在一定程度上,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一种朴素的天体演化思想。古人所设想的天地未开之前的混沌状态,与今天人们认识的宇宙早期状态是多么的异曲同工啊。 (宇宙大爆炸(Big Bang)是一种学说,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。 大约在150亿年前,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,有着极高的温度,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。大爆炸以后,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,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。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4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