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知止堂

春风诵罢茶烟散,齿颊犹存上古香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关于《笠翁对韵》中“漫漫”与“薄”字的读音探讨  

2009-02-17 16:23:47|  分类: 存疑楼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“十月塞边,飒飒寒霜惊戍旅;三冬江上,漫漫朔雪冷渔翁。”

“漫漫”,不论是翻阅商务印书馆的《新华字典》还是查阅网络字典,“漫”字在现代汉语里只有一个读音“man4”,因此一些注音读本上也标注着第四声。而我以为,在此处,“漫”字应读第二声。

《笠翁对韵》就是我们俗称的对对子,对对子讲究字面对仗,读音平仄相对。我们看出句读音,“飒飒寒霜”四字为仄仄平平,按格律,对句的读音应是平平仄仄才合律。“漫漫朔雪”这四字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读音,刚成了仄仄仄仄。完全出律了。

再看《平水韵》,“漫”字归入“上平,十四寒”部与“去声,十五翰”部,说明漫字在古有平仄两读法。试找一些前人的用法:

“岳阳城下水漫漫,独上危楼凭曲阑。”——《题岳阳楼 》白居易,十四寒部

“今日送君须尽醉,明朝相忆路漫漫。”——《送李侍郎赴常州》 贾至,十四寒部

“迷津欲有问,平海夕漫漫。”——《早寒有怀》孟浩然,十四寒部

“北湖南埭水漫漫,一片降旗百尺竿。”——《咏史》李商隐,十四寒部

“漫漫”二字连读以平声居多。

那么我们今人读书,是遵古还是从今呢?我以为我们既然读的是前人的作品,读音还是遵古为好,否则,就破坏了格律,即音韵美。

大家可以试着读读,“漫漫”二字是读平好听呢还是仄好听呢,不用怀疑,肯定是平好听。

 

对浓”。

“薄”字在现代汉语里有两读“bao2”和“bo2”。但是我们查阅《说文解字》,“从艸溥聲。旁各切”。在《平水韵》中归入“入声,十药”。“薄”字在古汉语里只有一个读音,音通“泊”,是个入声字,属仄(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里已消失,但是在很多南方方言里却还保留着古汉语的发音,如我们南通话中就有入声字)。

看这个,对的是一“浓”字,平,那么“薄”肯定是读仄声无疑了。再找一些前人用法:

“世味年来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”——《临安春雨初霁》陆游,十药部

“行冲薄薄轻轻雾,看放重重迭迭山。”——《早发竹下》范成大 ,十药部

“道是樊川轻杀,犹将万户比千诗。”——《寄陆务观》杨万里 ,十药部

“被经霜后,镜遇雨来昏。”——《早寒》白居易,十药部

理由同前,既然是读前人的作品,那么我们在读音上还是尽量遵古。

又想起一字“斜”,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停车坐看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”“斜”字现代汉语里读“xie2“,可是我们也发现了,如果读今音,在诗中就不押韵。查阅《说文解字》,“从斗余聲,讀若荼。似嗟切”。按《说文解字》来读,应是“xia2”,那么与“家、花”也就压韵了。

因此,我们读《笠翁对韵》等前人作品时,但凡遇到古今读音发生变化的字,我们还是遵古为上吧。否则从今音,则完全破坏了古诗词的音律美。

当然,也有朋友认为我们都是今人,自然是从今,用新韵。我以为这也没有什么不妥当,自己创作诗词对联时,完全可以把这些字按今音念,只要通篇读音一致,不要忽古忽今,破坏诗词的音乐美就行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15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