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知止堂

春风诵罢茶烟散,齿颊犹存上古香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二十四孝图》图文解说之三:啮指痛心  

2011-03-18 20:12:39|  分类: 藏经阁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《二十四孝图》图文解说之三:啮指痛心 - 知止堂义学 - 知止堂
 
       原文:周,曾参,字子舆。事母至孝。参曾采薪山中,家有客至,母无措,参不还。乃啮其指,参忽心痛,负薪以归,跪问其母,母曰:“有客忽至,吾啮指以悟汝耳”。后人系诗颂之。

诗曰:母指方缠啮,儿心痛不禁,负薪归未晚,骨肉至情深。 

【知止堂解说】啮指痛心

心灵感应,虽然现代科学还无法完整地给予解释,但大多数人相信其是存在的。心灵感应现在还不能叫“心灵感应理论”,只属于“形而上”领域。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是亲人或至爱之人间的心灵感应,最多的例子就是双胞胎之间的感应。至孝的曾子与他母亲之间的感应,我是相信的。

心灵感应的能力因人而异,就算是没有这种能力也没关系,只要心存孝心,时时惦记着父母,父母就不会觉得无助。

说到时时惦记,最深的体会是为人母后,孩子生病时,白天上班都会心神不宁,那种牵肠挂肚的滋味,相信很多人都有。因此也明白了,为什么儒家经典出现最多的字眼是“孝”而不是“慈”。不提“慈”,不是说不要“慈”只要“孝”,因为天下父母的“慈”已经做得很好了,而天子女的“孝”做得远远不够,所以以这24人为代表的故事也才会世代相传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89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