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知止堂

春风诵罢茶烟散,齿颊犹存上古香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童子读书温书法  

2010-08-24 11:20:18|  分类: 藏经阁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     唐彪曰:古人读书,必细记遍数;虽已成诵,必须满遍数方己。故朱子云:读一百遍时,自然胜五十遍时;读五十遍时,自然胜三十遍时也。 

    唐彪曰:欲学生书熟,必当设筹以记遍数,每读十遍,令缴一筹。一者,书之遍数得实,不致虚冒;二者,按期令缴筹,迟则便可催促督责之;三者,筹不容不缴,则学生不得不勤读,以早完课程,殆一举而三善备矣。  

    唐彪曰:凡幼学,本日所读书,但随其资之高下,令读之若干遍,必满其数,能背固佳,即不背亦可。次日加读若干遍,亦必满其数始背,背毕,将二日前书加读若干遍,三日前书加读若干遍,均令满数,然后总背。生则示儆。讹别字,以角圈标记之,然后授生书。此读书带理书之法也。凡书倩朋友先背,后送先生背,则纯熟而无讹误生涩矣(资有高下,授书有多寡,故遍数之繁简,宜因人而定,不能尽拘一例。斟酌变通,必使与资相合方善也)。 

    唐彪曰:学生读过之书,资钝者以三十行为一首;资颖者以四十行为一首,俱于其行下画断,以为每日温习之定额(三十、四十行之下,画一小画,三百四百行之下,画一曲尺画)。书头之上,以“理”、“温”、“习”、“熟”四字为纲,加圈以记其温过之次数,如第一次书头上记“理”字,二次“理”字上加一圈,三次又加一圈,四次加尖角圈如前,第五次记“温”字,六次、七次、八次加圈如前,九次记“习”字,十次与十一、十二次加圈如前,十三次记“熟”字,十四、十五、十六次加圈如前,此温书标记之法也(以上温书,虽以三十、四十行为率,若资性悬绝,犹当因资增减,不宜执定其数也)。  

   唐彪曰:凡学生背书,必使其声高而缓,先生用心细听,则脱落讹误之处,了然于耳,然后可以记其脱误而令其改正。若声轻而且速,则不及察矣。又有书不能背,将所读之书,或书之掌中,或书于片纸偷视而背者。心此诸弊,为师者亦当时时觉察也。 

   唐彪曰:温过之书,宜作标记。不作标记,或多温,或少温,淆乱无稽,书之不熟,皆由于此。且有不肖弟子,避难就易,反温其熟者,置其生者。故标记不可少也。更宜置课程薄,五日一记。如初一至初五日,读某书起,至某书止,温某书起,至某书止。童蒙不能记者,先生代为记之,庶免混乱无稽之弊。 

[注] 

    理书:即温习旧课。《颜氏家训*勉学》:“吾七岁时,诵《灵光殿赋》,至于今日十年一理,犹不遗忘。”  

[说明]  

   唐彪认为读书、温书,教师应当有切实的督促方法,引导学生自我督促。这些方法包括:设筹记遍数,逐日加读,讹别加标记,区分定额,以“理”、“温”、“习”、“熟”为纲标记温书遍数,背书高声而缓,置课程薄等等。这些传统的方法虽则都属于强记法,有忽视理解、思考的倾向,但有利于正确记忆和牢固掌握所学课程,对于培养谨严有序的学习习惯,具有积极意义。其中提到“所读书但随其资之高下以决定多寡快慢”,体现了量资循序的原则,是应予肯定的。

 

    本篇文章摘自清·唐彪辑著,赵伯英、万恒德选注的《家塾教学法》,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