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知止堂

春风诵罢茶烟散,齿颊犹存上古香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浅说儿童学习经典的方法:诵读  

2009-11-14 00:41:29|  分类: 蒙学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现”。书要理解,就必须先读,尤其是对儿童。感性认识是语言类学科的学习方法,通过诵读,增强语感,增加词汇量,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古文的阅读能力。

总结我一年来的教学方法,主要采取的王财贵先生提倡的“老实读经、大量读经”法,提倡儿童“指读”。老实读、大量读,再加上指读,为的是帮助孩子达到“心眼口,信皆要”的境界。同时通过这样的方法,孩子的识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。

我很反对把文言文“翻译”成白话文的学习方法(巧的是,季羡林先生也持这种观点),因为这种“直译”法完全破坏了文言文的韵律与意境,失去了“享受”文言文的机会。如果一直用“翻译”法来学习,将来也一定会为无法直接“享受”祖先留下来的财富而感到遗憾。

在我的课堂上,我不去解释某字的字义,这种译字法,其实涉及到字的本义与引申义。对孩子来说,本身的词汇量就少,用这种“不懂”法去解释“不懂”,只会让他们更胡涂。当然,孩子们有强烈的求知欲,他们也想学“懂”文章。因此,为了满足他们,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注解及解说,来帮助他们去理解。

这里,我说的是“理解”,而不是“读懂”。因为我觉得,没有几个大人能“读懂”这些经典,就更不用说孩子了。十年前读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”时 ,觉得孔子的志太简单了。这里没有一个生僻字,是任何一个高中生都可以“读懂”的。十年之后再读这句时,突然明白了当你喊妈的人和喊你妈的人都在你的身边,你能给他们平安与快乐,你的朋友都很信任你,你是多么的幸福啊!这样的幸福是繁华褪后最朴素的理想。而十年、二十年后再读这句时,我相信比今天的理解会更深刻。所以我说,今天我依然没有“读懂”。

亲爱的家长们,不要再问我和孩子们“读懂了经典没有”,这些书,可以从七岁读到十七岁、三十七岁、五十七岁、七十七岁……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书。从这个角度上讲,也就是为什么把这些书称为“经典”了。

和孩子们一起读书,我相信他们是无法达到我的理解水平。不是老师小气、保守,字可以“突击”认识一下,可是文章的理解还需要加上人生的阅历和岁月的沉淀。今天陪孩子读书,目的只是想教会他们“渔”,而不是把“鱼”放到他们手上。我们只需要引导孩子爱上经典,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,让他们有机会直接与圣人进行心灵的交流,这要胜过我们说一百句。

有些学习,我们可以功利些,可以为一百分而努力,可以为名牌大学、高薪而奋斗。但是学习经典,岂是为了“猎章句、干利禄哉?”经典教给我们的是做人的道理、处世的哲学,是安身、是立命,是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”。

大道至简,经典,也只需要用最简单、最单纯的心去读就行了。

如果说一年前刚办学堂时是倾向于这种简单的读书法,那么一年后,则坚定了这种学习方法,其实这也是我自己学习经典的方法。

今天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学习的方法,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分享诵读经典的喜悦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39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